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成都世运会 | 龙舟首战世运,中华传统体育尽展“国际范儿”
www.fjsen.com 2025-08-09 22:24:16 来源:新华社

桨声齐鸣

龙舟竞渡兴隆湖

↑在成都兴隆湖湖滨赛场,选手们在2025年成都世运会龙舟8人座公开组200米半决赛比赛中(8月9日摄)。

↑在成都兴隆湖湖滨赛场,中国队选手在2025年成都世运会龙舟8人座公开组200米半决赛比赛中(8月9日摄)。

8月9日

2025年成都世运会龙舟项目

在兴隆湖湖滨赛场开赛

这是龙舟项目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

龙舟源于民间龙舟竞渡

是我国传统体育运动

↑图为“羽人竞渡纹铜钺”(复制品)。

目前最早的龙舟图

可寻迹至“羽人竞渡纹铜钺”——

一枚在浙江宁波鄞州区云龙镇出土的

战国青铜器

其上刻画了栩栩如生的赛龙舟景象

不仅证明了2000多年前

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这项体育运动技能

↑在湖南省汨罗江上,群众们观看龙舟竞赛(1981年6月6日摄)。位于汨罗江畔的湖南汨罗因屈原而闻名,也被称为“龙舟故里”。

↑2020年9月以来,坐落在汨罗江畔的湖南省岳阳市正则学校将划龙舟和体育课结合起来,开设“龙舟课”,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正则学校的学生们在体育馆上龙舟课(2021年6月10日摄)。

↑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九子龙屈原龙舟厂内,许桂生正在雕制龙头(2020年6月13日摄)。

传承至今

龙舟竞渡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活动

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标识

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域的龙舟活动

各具特色

↑在浙江省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村民们在蒋村龙舟胜会上划龙舟(2025年5月31日摄)。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数支龙舟队在参与当地举办的龙舟赛,迎接端午节的到来(2025年5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

↑四川省阆中市,参赛龙舟在嘉陵江畔集结(2025年5月31日,无人机照片)。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洗车河镇,龙舟队在激烈角逐。(2008年6月10日摄)。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选手们参加“首届赛里木湖全国冰上龙舟邀请赛”(2025年3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第三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旱地划龙舟比赛(2025年5月28日摄)。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参赛队伍在“2024年西藏自治区端午节牛皮船(龙舟)赛”中(2024年6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群众体育冰上龙舟项目中,冠军内蒙古队在男子组(1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决赛中(2020年1月12日摄)。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潮中

龙舟成为中华民族

共同的文化标识

↑中国队选手在杭州亚运会男子组12人龙舟1000米直道竞速赛决赛中(2023年10月6日摄)。

↑火炬手、香港游泳运动员施幸余乘坐龙舟进行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2008年5月2日摄)。

如今

传统的龙舟运动越来越走向世界

中国农历端午节前后

全球多地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选手们在阿诺河上参加龙舟比赛(2025年5月31日摄)。

↑在加拿大多伦多,选手们在2025年国际龙舟节上竞渡(2025年6月14日摄)。

↑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选手为获得龙舟比赛胜利欢呼(2025年6月29日摄)。

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愈发拉满“国际范儿”

外国民众借此了解中国文化

↑这是2021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上拍摄的作为展示项目的赛龙舟。

↑在法国香槟沙隆,“冠军龙女”龙舟队在马恩河上训练(2024年7月7日摄)。

今日

龙舟决出8人座公开组2000米追逐赛一枚金牌

明日还将有5组决赛精彩呈现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摄影:李尕 王翔 李嘉南 黄宗治 陈思汗 贝赫 徐宏岩 孟晨光 吕小炜 郭飞洲 聂方 马华斌 宁光前 王玉贵 唐荣沛 贺长山

编辑:许雅楠 孙非 崔文

责任编辑:吴静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