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中国经济微观察 五个“更加注重”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走深走实
www.fjsen.com 2025-11-12 15:18:10 来源:人民网

【观点摘要】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运量、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连续4年保持全球首位。

●下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体现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蛟龙”号深潜数千米探秘深海秘境、“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刷新载人深潜纪录、“梦想”号钻机钻入大洋深处揭开地球演化密码……这些海洋科技“大国重器”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书写我国向海图强的坚实足迹。

在产业一线,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批量交付、航母列装形成战斗力,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已全部由中国自主攻克。

更贴近生活的是,从黄海之滨到南海岛礁,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里,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智慧渔业技术让“蓝色粮仓”越来越丰盈:比如鲍鱼、斑节虾、石斑鱼等海鲜,如今不仅能轻松买到,价格也愈发亲民,稳稳走上了百姓日常餐桌。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战略二室主任、研究员刘保奎表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在规模、创新、民生的多重驱动下,海洋强国建设正一步步走深走实”。

刘保奎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我国海洋经济规模大、增势足。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较上年增长5.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的港口中我国占8个,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连续4年保持全球首位。在这么大体量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比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海洋货运量增长5.2%,海洋天然气产量增长16.9%,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去年同期的3倍。可以说,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正在加快释放。

二是从创新驱动看,海洋科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动力和韧性。“十四五”以来,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蛟龙”号、“奋斗者”号、“梦想”号等海洋科技“大国重器”不断技术迭代、逐梦深海,科技创新成为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力。以船舶工业为例,我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攻克航母、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建造技术,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今年上半年,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挑战,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指标全球份额继续保持在一半以上,新接订单量维持在68.3%的高位。

三是从民生福祉看,海洋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比如,我国已建设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蓝色粮仓”让越来越多的优质海水产品走上百姓餐桌,从常见的带鱼、鲅鱼、黄鱼,到以往比较稀罕的鲍鱼、斑节虾、石斑鱼、三文鱼,菜场超市和线上能见到的海产品种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亲民。

刘保奎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加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定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等举措,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刘保奎表示,从方向上看,下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是更加注重高效协同,优化北部、东部、南部等三大海洋经济圈,高水平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现代海洋城市。

三是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五是更加注重合作共赢,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

责任编辑:洪振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